本书用极富想象力的比喻海星象征互联网企业的去中心化特征,书中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企业去中心化的八大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海星式组织的特点和由这些特点决定了的企业的长久的生命力。
在科学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呈现出海星式组织特性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互联网企业应用的海星式决策、海星式概念不断在工作、生活、商业决策中被应用,海星式组织正迅速而勇猛地改变世界的秩序。
通过本书,读者将了解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根本不同,互联网企业那种越挫越勇的力量根源到底是什么,海星式组织如何创造营收,海星式组织的缺陷,去中心化对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的影响,海星式组织发挥作用的要素以及海星式组织的基本原则。
·掌握去中心化组织的特征
·了解海星式组织
·把握互联网企业的趋势与本源
·海星式决策、去中心化、圈子、催化剂、触媒式人物、*平衡点、规模不经济、无序的力量、前沿知识……全面展示联网企业越挫越勇的力量根源
引
言
这就像捉迷藏游戏,不同之处在于玩游戏的不是可爱的孩子,而是当今世上一群一流的神经科学家。他们正在寻找的也不是威利,他们正在寻找的是一位满头卷发、身着毛线衫的老祖母人们大脑中存在着的祖母细胞。
初看起来,这些神经科学家正在努力回答的问题很简单。无论是上学第一天的情景还是自己的祖母,我们都拥有相关的记忆。然而,科学家想问的是,这些记忆被我们保存在了哪里?科学家根本不知道他们将要得到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这个结论对生物学、对现今种种行业、对恐怖主义以及不同社群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设想我们的大脑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结构。可以肯定的是,为了储存和管理一生的记忆,我们的大脑需要一系列命令。大脑中的海马a掌管着这一切,神经元负责存储记忆的具体细节并向海马报告。这样,当我们回忆过去时,海马就像一部高速计算机,会从特定的神经元上寻回有关信息。例如,你想要获取有关初恋的记忆?那好,请到第18 416号神经元上寻找。你又想要获取有关你四年级老师的回忆?那好,这次请到第46
124 394号神经元上寻找。神经科学家猜测海马就是这样应对需求并发布命令的,关于记忆,大脑就是如此工作的。
为了证实以上理论,科学家得证明当我们寻回一定记忆时,相关的神经元会被激活。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在受试者身上连上电极与传感器,然后向受试者出示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的照片。在实验中,每向一位受试者出示一张照片,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精确触发某个具体的神经元。于是,受试者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盯着照片,而科学家会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等着具体的神经元被激发。他们就这样等啊等。
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情况有些混乱:特定记忆与特定神经元之间并不存在纯粹的因果联系。尽管每次只向受试者出示一张照片,却同时激发了许多不同的神经元。而且,有时多张照片会引起同一组神经元的反应。
最初,科学家认为这是技术问题,或许是传感器不够灵敏所致。在随后的10年间,神经科学家不断地改进实验,实验设备变得越来越灵敏,然而仍旧不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无疑,记忆应该保留在大脑中某个未知的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名叫杰里·莱特文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那种认为一定记忆存在于某个细胞中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莱特文认为,那么多科学家试图发现大脑中的层级结构,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记忆散布在大脑中的多个部位而非存储在向海马反馈信息的特定神经元中。他专门给存储有关祖母的记忆的神秘神经细胞造了个新词祖母细胞。起初,莱特文勾画的大脑模式看起来是粗糙纷乱的。人们不禁会反问:为什么像大脑这样精致复杂的思维机器会以这么一种古怪的方式演化发展呢?
尽管这种模式可能有违直觉,但事实上分布式结构使大脑更具弹性。例如,假如我们试图从某人的大脑中抹去一些记忆,在层级式模型中,首先要对相关的特定神经元定位,然后再杀死它们,这样这段记忆就不见了。然而,在莱特文的模式中,记忆很难消除。我们必须杀死一定类型(而非特定某几个或某些)的神经细胞,这是相当困难的任务。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我们大脑之外的现实世界时,会发现与那些不断寻找祖母细胞的神经科学家相仿,我们具有一种为万物探寻秩序的天然本性。我们会区分自己周围的一切,并为之建立起严格的层级结构。无论我们正在关注的是《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还是一支军队、一个社群,我们天然的反应是问:谁在掌管它?
如果没有人掌管着这一切,那么将会发生什么?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内容当不存在层级结构时将会发生的事情。你也许会想那将是杂乱无序的,甚至是一片混乱的。然而,在很多竞争局面下,传统意义上的领导的缺乏却导致了强有力的团体的形成,这种强有力的团体正颠覆着我们目前的工业与社会现状。
简而言之,我们正面临着一场风靡当下的革命。
没有人认为1999年坐在美国东北大学学生宿舍里的肖恩·范宁会改变整个世界。这个18岁的大一新生在上网时突发奇想,如果人们能够免费共享音乐文件将会怎样?于是,范宁开发创立了纳普斯特(Napster),这个创意一举击溃了整个唱片业。但在这场进攻中范宁并没有扮演前锋的角色由一大群十几岁的音乐共享者、大学生和携带iPod(苹果公司推出的便携式数字多媒体播放器)的商人们发起了整场战役。
当奥萨马·本·拉登离开沙特阿拉伯到阿富汗旅行时,人们根本不会意识到仅仅几年之后这个人就会变成世界头号通缉犯。就在那时,本·拉登的能量看起来还很有限。毕竟,一个正在设法离开山洞去谋生的人实际上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当本·拉登不再扮演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领袖角色时,基地组织就变得强大起来。
在1995年,一位腼腆的工程师把即将在旧金山湾区举办的活动列表贴在了网上。克雷格·纽马克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开发的网站会给报业带来永久性的改变。在2001年,一位退休的期权交易商开始为全世界的年轻人免费提供参考资料,他从来都没想过自己的努力某一天会使上百万陌生人使用一种叫维基百科的东西来创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信息库。
可以说是同一种潜在的力量推动了纳普斯特对唱片业的重击、9·11恐怖袭击事件、网上资源分类以及共同创作百科全书资料库。对这股潜在的力量,你对抗得越激烈,它就越强大;它看起来越混乱,实际上它就越具有弹性;你越试图控制它,它就越难以预料。
数千年来,组织的去中心化倾向一直处于休眠的隐匿状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唤醒了它,释放了它的能量,它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改变着整个行业、侵袭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曾几何时,缺乏内部结构、领导层或正式组织形式都被视为缺陷和弱点,然而,现在这些却成了重要的资源和优势。表面上混乱无序的团体已经挑战并挫败了具有严整层级结构的机构组织。看来,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点可以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系列调整中得到异常清晰的印证,在那里,一个高级别案件的审理正变得令人不可思议。
奥瑞布莱福曼,管理思想家、作家兼企业家。他曾受邀在微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做过大量的演讲。拥有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已出版作品《摇摆》等。
罗德贝克斯特朗,科技公司高管,同时在多家私人机构及非营利组织任职。拥有斯坦福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引言
第一章 共享之战:互联网企业 vs传统企业
这场共享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资金雄厚的唱片公司和音乐分享软件,这场共享之战竟然可以追溯到所向无敌的西班牙军队与古老部落阿帕奇人之间的战斗。两者有什么共同点?输赢似乎显而易见,但是互联网企业那种越挫越勇的力量根源到底是什么?
第二章 海星与蜘蛛:组织的不同形式
乍看之下,蜘蛛与海星外观很像,都是从中央的躯体长出几只脚。但是两者截然不同:砍掉蜘蛛的头,蜘蛛就死了;但如果把海星切成两半,你会看到两只海星。
第三章 海星式组织的崛起
海星式组织的核心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在科学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呈现出海星式组织特性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互联网企业应用的海星式决策、海星式概念不断在工作中、生活中被应用。
第四章 海星式组织发挥作用的五大要素
圈子·触媒式人物·信仰·平台·斗士
第五章 触媒式人物的隐藏力量
海星式组织的触媒式人物与一般企业的管理者都扮演组织的领导者角色,但两者运用的管理方法或工具、发挥作用的机制却截然不同。
第六章 去中心化
海星式组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毫无攻克方法。深入掌握海星式组织的核心特性去中心化,就能掌握战胜海星式组织的方法。
第七章 混合式组织
纯粹的海星式组织非常难创造营收,更遑论获利。但在经济大战中,集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组织优点于一身的混合式组织,却能获得持续收益。
第八章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最佳平衡点
企业的组织形式达到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最佳平衡点,企业就能达到赚取最大利润的平衡点。有些产业的最佳平衡点比较稳定,多数产业的最佳平衡点则不断变动,有时向去中心化偏移,有时向中心化偏移。
第九章 海星式组织的基本原则
规模不经济·网络效应·无序的力量·前沿知识·每个人都愿意做些贡献·警惕九头蛇反应·触媒控制·价值观是组织的核心·量度、监督和管理·主动扁平化或被动扁平化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