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科学》是阿德勒为大众学习个体心理学而写的入门书,书中完整地呈现了其理论体系的框架,指出了人生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婚恋问题。在《生活的科学》中,阿德勒以咨询师的口吻,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了生动且富有趣味的阐发,引导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透彻的认识,终得学会处理人生的难题。
阿德勒在《生活的科学》中,将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分为三类: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并进一步对自卑情结的深化与行为表现以及将来的心理发展状况都做了生动的分析。
关于儿童在家庭中的次序是如何影响着其后来的发展与生活风格的,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广大“二孩”家长们,必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阿德勒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学派,在心理学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十分深远,对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启发。
苏克,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并译介西方学术经典,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心理学与文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等。现转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化。
周晓琪,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现移居海外。
杨广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教育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特殊儿童教育,尤其是生态化干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出版《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二十余部。
第一章 个体心理学原理 /1
个体心理学力求将个人的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并认为每个反应、每个活动和内心冲动都是个人生活态度清晰的组成部分。个体心理学具备先见和预防的双重性质:既能预见未来事件的出现,又能采取主动措施避免未来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 自卑情结 /17
我们的任务是训练这类人摆脱他们那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适当方法是鼓励,而不是打击。我们必须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是建立自信心的唯一途径,也是对待自卑感的唯一正确办法。
第三章 优越情结 /32
对优越的追求和自卑感就如同正常的情感一样是一种自然的互补关系。如果感觉不到我们目前状态下的某种欠缺,我们就不会去追求优越和成功。人对优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第四章 生活风格 /45
自卑感促使他们行动,从而导致一个目标的产生。长期以来,个体心理学把导向这一目标的行动称作生活计划,但由于这一名称时常引起误解,所以,现在将它改为生活风格。
第五章 早期记忆 /57
如果想要判断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无论这个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在听取了他的一些抱怨之后,询问他的早期记忆,然后将这些记忆同他所提供的其他事实相互印证。
第六章 表现性活动和姿态 /69
活动本身表现于姿态之中,这些姿态又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总体生活态度,即我们称之为生活风格的东西。
第七章 梦和梦的解释 /82
其他心理学派的追随者一直在寻求对梦的新的观点,但我们对梦的理解是在与我们理解精神表现和活动总体相同的方向上发展起来的。
第八章 问题儿童及其教育 /94
怎样教育我们的儿童? 这大概是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和指导人的个性。因此,心理科学就成了适切教育的必要基础,或者可以说,整个教育就是有关生活这门广泛的心理艺术的一个分支。
第九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适应 /110
其他心理学体系将其所谓的个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予以区别,但是在我们看来并没有这种区别。迄今为止,我们的讨论都是试图对个人的生活风格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又都带有一种社会的观点,并且是为了服务于社会。
第十章 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 /121
之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两种情结,原因在于:他们的自卑感与优越感被一种心理机制所控制,从而进入了对社会有用的层面。这一机制的动机就是社会兴趣、勇气、社会感以及常识的逻辑。
第十一章 恋爱与婚姻 /131
一切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能力、障碍以及各种特殊倾向,都能够在早期形成的原型里面找到。
第十二章 性欲及性问题 /143
只有幸福的婚姻才是解决性问题的唯一理想的方法。所有那些过分强调性欲的人,那些称赞一夫多妻制的人、自由同居的人以及试婚的人,都是想回避以社会的方法去解决性问题。他们没有耐心以夫妻的共同兴趣为基础去解决社会适应的问题,而是梦想着通过某种新鲜的方法来逃避责任.。
第十三章 结论 /153
个体心理学的方法始终与自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自卑是人类奋斗和成功的基础。而在另一个方面,自卑感又是一切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社会适应是自卑问题的正面出路。社会兴趣和社会合作是个人获得拯救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