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第二版)》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人口研究所研究员黄晨熹撰著,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从历史、比较和价值观三个角度阐述了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国内外社会政策学者构建的经典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讨论了讨论社会福利的分配基础、给付方式、资金来源以及社会福利的生产、组织和输送,并描述了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和未来。
适读人群 :其他 《社会福利(第二版)》距上一版已有十多年,在此期间,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展,因此此次修订篇幅也较大,首先,更新中外社会福利理论和实务的新发展和新资料,包括过去十年本教材所讨论之社会福利领域的新项目、新数据、新发展,也包括全球化和人口社会经济变迁所引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次,立足读者需求,调整、精简或删减部分内容;最后,进一步完善教材辅助材料,为教与学提供更扎实的支撑。修订后的第二版在结构和内容上更贴近当前社会福利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前沿的知识。
无论中外,基于人道主义的理念,社会福利的实务都远远早于理论,诸如慈善助人之类的制度安排常常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及至21世纪,社会福利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不过,由于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及文化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发展的状况千差万别。在大多数福利国家,市民们可以享受慷慨的收入保障和社会服务,而且这种权益往往终身受用。反观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往往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收入保障。更有甚者,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甚至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日子。为此,联合国提出千年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实现最基本的福利目标。
翻开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福利的安排和实务处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以建立人人平等、没有特权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建立了覆盖城乡、人人共享的集体主义福利体制。虽然该时期政府投入并不多,但因为具有较高的公平性,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福利后果。这种模式也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政策分析者的关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GDP10多年保持两位数不间断增长,政府财政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应该说,该时期福利发展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不过,“效率优先、GDP至上”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社会经济“双腿长短不一”的严重后果。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表明这种模式并没有让所有市民公平地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这会严重削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福利效应。有学者明确指出,该时期政府的退出是导致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失调的重要因素(徐月宾、张秀兰,2005)。与此相适应,我国福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也长期处于落后与边缘化状态(刘继同,2003)。
这种状况在21世纪得到极大地改观。新世纪初,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进入新时代后,中央政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全体国民达到最高的社会福利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社会福利的研究蓬勃兴起。特别是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遍地开花”,无疑为社会福利教学的复苏增添了活力。本教材能在如此顺遂的时机出版,我们深感欣慰,希望对国内社会福利研究和教学有所助益。
黄晨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系和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导。兼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教育部社科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大—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政策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老年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委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
前言
第一篇 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社会福利的概念辨析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一般定义
第二节 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
第三节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第二章 社会福利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历史分析
第二节 传统福利社会阶段
第三节 福利国家阶段
第四节 多元福利社会阶段
第三章 社会福利的体制比较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福利国家体制的类型:威伦斯基和蒂特马斯的分类
第三节 艾斯平—安德森的三个福利资本主义世界
第四节 其他欧洲福利国家体制
第四章 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
第一节 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
第二节 利他和互惠
第三节 个人和集体
第四节 平等和公平
第五节 权利和自由
第二篇 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
第五章 给谁:社会福利的分配基础
第一节 基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具体分配原则
第三节 分配原则的操作化和实际应用
第四节 社会福利分配的政策后果:谁真正受益
第五节 案例分析: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
第六章 给什么:社会福利的给付方式
第一节 基本形式:现金和实物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分配的拓展形式
第三节 福利给付方式的实际应用
第四节 案例分析: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和方式
第七章 如何提供:社会福利的生产、组织和输送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生产:福利多元化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组织:地方化、私营化和商业化
第三节 社会福利的输送
第四节 案例分析:社会救助的提供
第八章 如何筹资: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和转移支付
第一节 资金来源
第二节 资金的转移支付
第三节 案例分析:社会救助资金
第三篇 社会福利的项目实务
第九章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概述
第一节 基于公平的社会福利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
第二节 基于发展的社会福利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第三节 基于民生的社会福利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十章 收入维持
第一节 收入维持概述
第二节 我国收入维持政策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收入维持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四节 收入维持和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 就业安全
第一节 就业安全政策概述
第二节 我国就业安全政策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就业安全政策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四节 就业安全和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 健康照料
第一节 健康照料概述
第二节 我国健康照料政策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健康照料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 健康照料和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住房保障
第一节住房保障政策概述
第二节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住房保障政策和社会工作
第十四章 教育服务
第一节 教育服务概述
第二节 我国教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教育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四节 教育服务和社会工作
第十五章 福利服务
第一节 福利服务概述
第二节 我国福利服务政策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我国福利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四节 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
第十六章 我国的福利体制及未来
第一节 分析我国福利制度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我国的福利体制
第三节 我国会走向福利国家吗
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