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体罚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但在许多国家的学校中普遍存在。体罚是蓄意施加于儿童的暴力行为,而且施行的范围十分广泛。大多数国家给体罚儿童的教师提供法律上的保护。然而,从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体罚的有效性(尤其是长期的效果)。相反,体罚会让儿童感到羞辱、内疚、焦虑、增加儿童的侵略性、依赖感以及对他人冷漠,从而会为教师、照顾者和其他儿童带来更多问题。
体罚能够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体罚不同于“管教”。体罚的目的是阻止儿童做出某种行为;但是,利用积极的管教技巧,教师不必借用暴力恐吓手段,就可以教导儿童学习新的、适当的行为。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了解儿童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在不当行为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许多时候,儿童做出不当行为,是因为其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例如:缺乏足够的关注。但是,不当行为所引起的挫败感,加之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就很可能导致某些教师采取责打、体罚或其他羞辱性的惩罚措施。
本书进一步丰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出版物“拥抱多样性:创设‘全纳学习友好型环境’工具书系列丛书”(ILFE工具书系列)的完整性。这是一本专门为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和教育官员编写的手册,希望能够有效帮助他们以非暴力的方式,正向、积极地处理教室内潜在的学生行为问题。该手册提供了积极、具体的管教方法,可以让我们放弃鞭打、掐捏、威胁、哀求、贿赂、嘶吼、命令、谩骂、打屁股、强制劳动,以及其他更具羞辱性的惩罚方式。
准确来讲,该手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泰国玛希隆大学营养学院(Institute of Nutrition,Mahidol University)教授乔治??安迪格(George Attig)负责起草和修订。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和推动两性平等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事处顾问,以及拯救儿童基金会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顾问。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也为本手册的编撰提供了许多宝贵观点和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曼谷)在此要感谢所有人的贡献。感谢你们为本手册和ILFE工具书系列的完整性所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同时,还要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计划助理欧治伊格??甘库亚格(Ochirkhuyag Gankhuyag),为整个过程的协调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谢尔登??谢佛(Sheldon Shaeffe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