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5 元
丛书名: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 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
- 作者:杨福明 编
- 出版时间:2020/7/1
- ISBN:9787514165043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30
- 页码:28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金融学(第二版)》结构层次清晰,从金融与金融要素、金融微观运行、金融宏观调控三部分对金融学展开论述,结构合理,体系紧凑,做到了基本概念清晰,基本原理透彻,并且以知识点的应用性为标准,详略得当。《金融学(第二版)》在2012年出版的《金融学》教材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除了在结构编排、内容更新和补充上做了重点完善外,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新形态教材的特色。一,结构更合理,逻辑更清晰。按照国内主流《金融学》教材对金融学体系的理解,把教材结构划分为金融与金融要素、金融微观运行、金融宏观调控三部分。这样的结构既有金融学基本问题的介绍,也体现了我国《金融学》教材着眼于宏观经济运行,以及注重金融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目的。第二,内容全面更新,增补新章节。教材对原有章节内容总体梳理和修订,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的编写原则,力求文字精炼、思路明晰。更新了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包括部分案例和数据。第三,依托在线课程平台,链接线上教学资源。
本教材是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金融学》的成果,也是2017年浙江省精品在线立项课程《金融学》的配套教材。在线课程资源和拓展学习资料通过教材中插入二维码进行链接。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核心课,近年来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成果累累。该课程通常有两种叫法,一为货币银行学,二为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本课程的传统名称,以货币与货币理论、信用与银行,以及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宏观金融调控等为主要内容,注重货币银行基本原理的介绍。金融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名称,随着社会上的“金融热”,这个名称大有取代传统货币银行学名称之趋势。很多大学的培养方案中都用“金融学”这个名称。从内容上来讲,金融学范畴比较广,其涵盖的内容除了传统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知识外,一般还包括资本市场供给与定价、货币与宏观经济均衡、公司金融等内容。可以把这些内容分为金融宏观理论和金融微观理论两大类。其中金融微观理论所包括的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定价等内容通常是国外金融学着重研究的对象。不过,学术界对“金融学”范畴所包含的内容一直存在争议,并不统一。黄达编著的《金融学》(第二版)认为金融学的内容包括金融的范畴分析、金融的宏观分析、金融的微观分析三大部分。这也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与黄达金融学范畴类似的金融学教科书还有国内陈学彬主编的《金融学》、彭兴韵著的《金融学原理》。外国的金融学教科书更多分析的是微观金融运行,如美国的博迪与莫顿等著的《金融学》(第二版),主要讲微观金融运行,特别是关于金融市场。美国的米什金著的《货币金融学》(第九版)主要讲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属于传统货币银行学内容,国内王松奇主编的《金融学》也属于这类。
关于金融学教材的名称国内也有多种叫法,除了“金融学”外,还有“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原理”“货币金融学”“金融学概论”等。但近年来“金融学”已成为主流名称。从社会认知层面来看,不考虑学科研究,国内对“金融”这一范畴的认识,普遍还是传统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从课程本身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货币银行学课程不仅已有完善的体系结构,而且内容以货币银行原理为主,更适合本科层次对金融相关知识的学习。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首先,应用型本科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之特点,以面向金融行业的人才知识结构需要为目标。其次,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趋向更细、课时数更少。若教材内容拘泥于金融学范畴的考虑,内容包罗万象,势必导致教科书更厚,可读性差。而实际教学中基于课时数限制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讲解,有些更是属于学术性的内容,对本科生来讲应用意义并不大。所以,出于上述考虑,本教材名称用“金融学”,但内容上以传统货币银行学范畴为主,当然也兼顾了“金融学”范畴的某些内容。
本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列三方面:
第一,体系紧凑,根据应用型人才教学的要求取舍内容。根据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本教材在课程基本理论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结构合理,体系紧凑,并做到基本概念清晰,基本原理透彻。在内容取舍上,以知识点的应用性为标准,对于那些理论性太强,应用价值较小的问题尽可能不涉及或少涉及。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则不惜笔墨,讲精讲透。这使教材总体篇幅得到控制,并详略得当。
第二,表述精炼,内容的可读性较强。一直以来,国内的教科书严肃古板,理论介绍多,联系现实少,可读性较差。本教材力求语言表述精炼,特别是对于功能、作用、特点的分析,在教材中不开展,点到为止,留给课堂讲授。为了做到教材可读性,在理论分析中,不时插入一些“案例阅读与分析”作为背景资料。这些资料选择以典型性、现实性、可读性为标准,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要点突出,体例编排便于复习。现在不少教科书长篇大论,要点隐藏的很深,若不细心地阅读难以把要点概括出来。本教材在编写中一方面通过表述精炼,做到概念、原理突出;另一方面,在体例形式上,增加“本章导入”“学习本章后,你将有能力”的提示语,以及“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与练习”等内容,把学习要点和重要内容提炼出来,便于学生掌握要点与重点,便于复习。
上述特色是我们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并在教材编写中力求做到,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的评判和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书的编写者均是具有多年高校金融学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大家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尽可能做到符合教学需要。参加编写的人员有杨福明(编写第一、二、三章)、叶茜茜(编写第五、六、七章)、陈丽(编写第十一、十二章)、毛传为(编写第九、十章)、王宜峰(编写第四、八章)、朱贺(编写第十三章)。全书由杨福明负责统稿总纂。
一本好的具有特色的教科书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的积累,不仅能够反映学科、课程基本内容与前沿,还要能够与当前现实紧密结合,并与教学对象的层次特点相吻合。我们一直在努力。然而,学无涯,教无止境,教材中的不足甚至错漏之处,也许还存在,期待在教学实践中同行不吝赐教。
杨福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专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制研究;温州案例》
第一篇 金融与金融要素
第一章 金融学导论
第一节 金融与金融学
第二节 金融体系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层次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功能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
第三节 信用形式
第四节 信用工具
第四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第一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第二节 利息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
第四节 利率与经济运行
第五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的因素
第三节 汇率制度
第二篇 微观金融运行
第六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第五节 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第七章 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及经营原理
第四节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八章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一节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 契约性储蓄机构
第三节 投资中介机构
第四节 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九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十章 互联网金融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概述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业态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
第三篇 金融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机制及中央银行的作用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衡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影响与治理
第四节 通货紧缩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内涵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应
第十五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风险及其成因
第二节 金融危机
第三节 金融风险防范
第四节 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