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
华侨华人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中介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各国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翔实记录千百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交流。本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华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一路一带”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各国协同发展的构想。
本丛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符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对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文化项目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越南老挝柬埔寨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继承和弘扬了国家间的传统友谊,有利于推动中越、中老、中柬友好事业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二、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荣获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三、讲述海外华侨华人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讴歌了华侨华人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
四、图文并茂,侨史专家编著精品通俗读物
本书主编及作者均为国内著名的华侨华人史学者、近代史学者,他们保障了丛书专业性。本书内容丰富,史料扎实,且配有200余幅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富有可读性、文学性,是一本优秀的华侨华人史通俗读物。
总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制度与历史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华侨华人在这些国家繁衍生息,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生活丰富多彩,亦令人感触至深。然而,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奋斗、成长与成就,同胞有所耳闻,但知之不详;华侨华人在历史上的迁移进程、文化传承与社会百态,今人了解有限;学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向大众扩散传播不多。相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认识误区却随处可见。基于此,我们组织编撰了《“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讲述华侨华人多姿多彩的故事,由此透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启迪当今“一带一路”建设。
其一,华侨华人分布广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社会各具特色。大而言之,就地域而言,在东南亚,中国移民历史悠久,形成世界华侨华人最大聚居区,在当地民间经济中举足轻重。在中东与中亚、东非与北非、西欧与东欧,历史上华人不多,但当今中国新移民与商人活跃其中,他们异军突起,以致当地社会与民众对此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正处于磨合时期。就方言群而言,既有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广府帮”“闽南帮”“潮汕帮”“客家帮”“海南帮”“福州帮”等,也有新近引人注目的温州人、东北人及其他省市的移民。就华人社会的形态而言:有的华人移民历史长达数百年,与当地民众彼此交融而形成混血族群;有的移民历史虽然长达一两百年,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有的则在最近一二十年间形成富有生机的新移民社区。
近十余年间,“一带一路”沿线侨情出现了重大发展与深刻变化,与二十多年前已迥然不同,近年来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家书抵万金,大洋两岸望穿秋水;如今随时视频通话,交通便捷,朝发夕至。发展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新现象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
其二,中国移民在异国他乡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适应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或者佛教、印度教;无论是民主制度,还是君主制度;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习俗经济或指令经济,华侨华人都能在其中居住、谋生和发展,与当地社会或交融杂处,或竞争合作,或相对独立各安其分。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华侨华人为当地社会作出了贡献,在经济上创造财富,在文化上增加元素与色彩,在知识与技术上亦有创新。“达则兼济天下”,成功的华人体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以具体行动消融社会对立,促进社会和谐。这也启示人们,尽管文明的冲突无处不在,但不同文化与制度之间的沟通、共存,仍是有希望的。
其三,从中国移民与海外华人身上,我们深刻感知到草根的力量与成长的
生命力。出国之前,他们并不一定拥有较多的资本,也不一定具有特别的才能,有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ABC都不懂,却敢于闯荡天涯,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去谋生,去追寻不确定的未来,通过跨越国界实现人力资本的转型成长。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就在于他们追求自由、追求财富过程中所显现的坚强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为强烈。这与早期移民北美的欧洲人是一样的。17、18世纪的移民逾半数是契约白奴,甚至是充军的囚犯,而正是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文明。
所谓草根,是相对于政府与国家而言,或相对于精英和贵族而言,也就是
社会底层与弱势群体。他们像杂草一样充满生命力,顽强而具有韧性,无孔不入,虽然卑微却能茂盛。他们可能带有野性,甚至不那么守规矩,却因此而富有创造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凤凰涅槃,不少人实现华丽转身,有的成为知识精英,有的成为商界巨头,有的在文艺界引领风骚,有的成为政界活跃人物,一个个传奇令人心驰神往。
其四,虽然不一定素质高,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中国政府的额外支持与扶植,但华侨华人社会通常能够自生自发地逐渐形成某种秩序。相似的谋生与奋斗经历,同样的经济追求与人生道路,共同的利益纽带,共享的话语和信息圈,使华人在海外建立了各种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他们以华商与侨领为核心形成了各种华人社团,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互帮互济,处理群体内部事务及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这些社团包括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会,以地缘和方言为纽带的同乡会馆,以业缘为纽带的商会,以信仰为纽带的各种宗教团体,等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尤为明显且令人感动的是,各地的华文教育就是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而发展起来的,形成华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体系,不需要当地政府出一分钱一分力。政府原本就是为民众保障公平的市场与社会的平台,无需对民众特别“关照”,更不能替代民众的自由选择与自主发展。
华人社会也是一个从未被历史设定的自发形成的社会。华人离开中国本土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形成了富有生机的自由秩序与具有活力的自生机制。华人社会也逐渐从混沌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成熟。
其五,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及其贡献。家族关系与乡土关系,宗教信仰与儒家文化……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在海外华人社会特别是在唐人街得以保留、维持与延续,并且在与异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融入近现代社会。
故土情怀,中华情结,外部压力愈强,其释放愈烈。无论是在辛亥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华人心向祖国,筹钱捐物,奔走呼号,甚至献身革命与正义战争。在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是开放的先行者,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经济腾飞的贡献者。观念更新与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与体制变革,都少不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与推动。海外华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主流,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不可缺少的强大推动力。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贸易到投资,从物质资本到人力资本,华侨华人搭起了一座座中外交流的桥梁,连接着开放的中国与外部世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活跃在“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教授龙登高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
丛书主编:
龙登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应龙,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主编,从事华侨华人研究与编辑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留学生、新移民及国际移民的比较研究。
本册作者:
杨锡铭,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潮州市侨务外事局副局长,潮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93-1998年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兼侨务领事。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海外潮州人及其文化传播。主要著作有:《潮人在泰国》《海外潮人史话》《南洋潮人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