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是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重要负责人,担负着深入百姓生活、听取百姓心声的重要责任,也是帮助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力量。2021年是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年,站在历史的交会点,我们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者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身上肩负的使命也有所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提出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新要求,这需要广大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其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重视服务对象心理健康与心理素养的提升,注重“全人”发展。可以说,社会和国家对于广大社会工作者有着较高的期待,如何更好地实现职业价值,有效做好助人自助工作,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不停思考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能听取百姓“声”,处理好百姓“事”,做好助人自助工作,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并非易事。社会工作者所接触的人群存在一定特殊性,如有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有矫正人员、优抚人员、受救助人员等生活陷入一定困境的群体,或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一些人在面对困境时,缺乏合理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手段,缺乏良好的心理资源,有些还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或心理异常,这会给社会工作增加不小的难度。社会工作者自身在长期接触人民生活百态的同时,也少不了为负面事件所影响,为负面情绪所困扰,工作压力相应增加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社会工作者更需要建设好心理能力,不仅要提升自己对他人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应对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借助专业技巧和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要从自身出发,稳住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弹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社会工作者心理能力建设》从上述角度出发,为社会工作者答疑解惑。这本书不仅包含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更从现实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例证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这些内容正是现阶段社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现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发展也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内外“共振”的双重压力下,需要所有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不断提高自我心理健康素质,以提升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这应成为每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与信念。
社会工作者是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重要负责人,担负着深入百姓生活、听取百姓心声的重要责任,也是帮助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力量。2021年是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年,站在历史的交会点,我们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者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身上肩负的使命也有所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提出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新要求,这需要广大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其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重视服务对象心理健康与心理素养的提升,注重“全人”发展。可以说,社会和国家对于广大社会工作者有着较高的期待,如何更好地实现职业价值,有效做好助人自助工作,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不停思考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能听取百姓“声”,处理好百姓“事”,做好助人自助工作,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并非易事。社会工作者所接触的人群存在一定特殊性,如有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有矫正人员、优抚人员、受救助人员等生活陷入一定困境的群体,或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一些人在面对困境时,缺乏合理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手段,缺乏良好的心理资源,有些还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或心理异常,这会给社会工作增加不小的难度。社会工作者自身在长期接触人民生活百态的同时,也少不了为负面事件所影响,为负面情绪所困扰,工作压力相应增加也是常有的事。因此,社会工作者更需要建设好心理能力,不仅要提升自己对他人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应对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借助专业技巧和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要从自身出发,稳住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弹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社会工作者心理能力建设》一书从上述角度出发,为社会工作者答疑解惑。这本书不仅包含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更从现实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例证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这些内容正是现阶段社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广大社会工作者能认真学习,有效吸收其中的内容,顺利攻克工作中的难题,在践行“两争一前列”新使命、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积极贡献社会工作力量。
陈沛然,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兼任南京市江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1989年生,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先后入选南京市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江宁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等。先后获得江宁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江宁区“十佳青年”、江宁区优秀文化人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奖2项、市厅级研究成果奖14项,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作为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等中央级出版机构作为作者出版专著、译著等8部。
汪娟娟,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秘书长,1988年生,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先后入选江宁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江宁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江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智库专家等。近年来,完成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6项,获得市厅级研究成果奖7项,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论文6篇,参与出版图书3部。
孙薇,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团支部书记,1994年生,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从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申荷永先生。
上篇·基础知识
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基本常识
第一章 心理正常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心理亚健康的科学认识
第三节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四节 心理不适的自我调适
第二章 心理异常
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界定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表现
第三节 心理异常的原因
第四节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解释
第五节 心理异常的处置
中篇·关键问题
社会工作中常见心理问题
第三章 一般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失眠
第二节 强迫
第三节 孤独
第四节 抑郁
第五节 焦虑
第六节 愤怒
第七节 恐惧
第八节 偏执
第九节 自卑
第十节 悲伤
第十一节 内疚
第四章 社会工作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压力
第二节 倦怠
第三节 迷惘
第四节 替代性创伤
第五章 不同社会工作领域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五节 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六节 优抚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七节 救助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八节 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九节 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节 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二节 企业社会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三节 个体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四节 团体工作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十五节 社会工作督导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
下篇·通识技法
社会工作中常用心理学技术与方法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南京市江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心理能力建设行业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