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很难融入小伙伴?……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支援。
适读人群 :家长父母
《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数十年实践经验之作大量真实事例和方法,再次展现了游戏的魔力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迈克尔·汤普森和《出版人周刊》鼎力推荐。
担心和焦虑就像看不见的风暴,正在袭击越来越多的孩子……这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接纳和等待,他还需要我们主动伸出援手。
当孩子面对挑战总是犹
豫不前时,我们是一直被
动地“等待”下去,还是可以
主动做点什么?
当孩子退缩逃避时,我
们是否应该“接纳”他?
在一次又一次的逃避和
放弃之后,孩子是会安然
享受结果,还是会备受困
扰?
“推动”孩子接受挑战,
是否有悖于“接纳孩子”的理
念?
“有益的推动”与“有害的
强迫”区别在哪里?
5岁的墨墨,按照传统
的说法,是个“慢热型”的内
向女孩。尽管她非常喜欢
跳舞,但是却拒绝上台表
演。对此,妈妈本着理解
和接纳的原则,一直“耐心
地”等待了两年。
然而,等待并没有带来
好转。
妈妈心里其实也越来越
焦急,因为孩子类似的表
现不仅发生在舞蹈课上,
而且越来越多地表现在生
活的其他方面。“也许有人
会批评我并没有真心接纳
孩子。我承认,以往的‘接
纳’和‘等待’,很多时候都是
勉强为之,因为我生怕如
果对孩子心存要求,就会
违背新的教育理念。可是
,墨墨每次看着同伴们兴
高采烈地在台上表演时,
她都是一脸怅然。显然,
她并不享受一直当观众。
作为妈妈的直觉告诉我,
她需要我的帮助。”
假如墨墨妈妈在科恩博
士(本书的作者)位于波
士顿郊外的办公室里讲出
这番话,那么科恩博士会
怎么回答呢?如果科恩博
士只是建议“用更多的爱和
接纳继续陪伴与等待孩子
吧”,那么他可能早就保不
住饭碗了,因为他并不是
一位畅销书作家,而是一
位儿童心理咨询师和治疗
师。他必须能够提供解决
方案,既要可行,又要有
效。
事实上,对于“接纳孩子
”的理念,科恩博士无疑是
最坚定的捍卫者和最有创
意的倡导者。或者说,尽
管他很少扮演宣教者,但
他一直是一位“爱与接纳”的
行动者。在他的第一本著
作《游戏力:笑声,激活
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Playful Parenting)中
,科恩博士就已经将“爱与
接纳”转化为两个层面的行
动:
第一,我们接纳什么?
他将黏人、哭闹、发脾气
、攻击、自我封闭等难以
接纳的行为,逐一解读为
孩子内心的种种诉说,从
而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
接纳”并不是对表面行为的
被动接受,而是对内心需
求的准确回应。
第二,如何让孩子接收
到我们的接纳?他通过孩
子的第一语言——游戏,
让孩子在笑声中完整接收
到成人的理解、接纳、爱
与信任。
本书是科恩博士的第二
本独立著作,也是“爱与接
纳”在第三层面的行动。
人类的特征之一,就是
成年后会忘记幼年时的感
受。作为成人的我们,总
是一厢情愿地用“无忧无虑”
之类的词语去描述孩子的
童年。然而事实上,童年
是多种元素的混合,其中
的确有幸福与快乐,但也
一定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如果这些负面感受悄悄
地积累起来,就会演变为
孩子成长中**的隐形障
碍——童年焦虑。
童年焦虑有各种各样的
表现:羞于表达自己;不
敢尝试新事物;与人交往
时扭扭捏捏;过于在意他
人的看法;做事情必须完
美;做选择时迟疑不决;
很难接受生活中的小变化
;常常因为小事而发脾气
或不高兴;坏情绪产生后
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表面上顺从安静,实际上
并不开心;等等。
假如类似的情形经常发
生,那么说明孩子已经陷
入持续的困扰,既无法自
己摆脱,又无法直接表达
。此时,我们必须清醒地
意识到,孩子的内心诉说
绝不再是“请接纳并等待我
的成长”,而是“爸爸妈妈,
现在我需要帮助”。
这并不是科恩博士一个
人的观点。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突破
性进展,更加明确地解释
了孩子成长中的需求。专
门研究人际交往与神经发
育的神经心理学教授科佐
利诺(LouisCozolino)博
士认为,孩子从成人那里
需要的不是静态的陪伴,
而是动态的交互,尤其在
遇到挑战时,更需要成人
主动提供恰当的支持。对
此,专门研究情绪自控的
神经学家舒尔(Allan
Schore)博士则更加具体
地指出,孩子的神经机制
尚未成熟,在面对过大的
挑战时还无法有效调节本
能冲动所造成的巨大压力
,这时他只有在成人的帮
助下,才能逐步调节情绪
冲动。及时调节情绪冲动
,是神经机制得以健康发
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如
果孩子在童年能够得到及
时和有效的帮助,那么他
将逐步发育形成良好的情
绪自控的神经路径,而如
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那么他的情绪自控的神经
机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
伤。
孩子在成长中必然要不
断面对挑战和压力,然而
越来越多的研究却证明,
过度的紧张和压力是造成
绝大部分儿童心理问题的
根源。难道我们遇到的,
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对此,无论是从事理论
研究的舒尔和科佐利诺,
还是在第一线解决具体问
题的科恩,都不约而同地
回答:压力并不可怕,恰
当的压力反而是成长中必
需的;可怕的是持续的压
力,而压力持续的原因,
则是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
帮助。因此,我们要做的
既不是强迫孩子(因为强
迫只会增加压力),也不
是帮孩子逃避挑战,而是
帮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有效
地缓解压力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Cohen),美国杰出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游戏力养育理论提出者。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从事儿童及成人心理治疗工作30多年。2000年提出游戏力养育理论,在此后的20年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体系,影响了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家庭。多次出版游戏力养育理论相关书籍。曾定期为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杂志《小尼克家庭》供稿,并在《波士顿环球报》等顶级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文章。
畅销书《游戏力》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享誉全球,被翻译成14种语言出版。
2016年与简耕教育共同成立游戏力养育中心,在中国建立并推进游戏力养育认证体系,毕业讲师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
译者序 —— 03
前言 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 —— 07
第 1 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 001
焦虑面面观/001
伴随着笑声、戏水声和交谈声,每个孩子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正以某种方式挣扎在焦虑情绪中。
紧张的好处/001
适度的紧张情绪,能驱使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焦虑引发的痛苦/001
“我真的、真的很担心, 我心里紧张死了......”
焦虑的生理表现/001
我们会出现胃部抽紧、手脚冰凉、皮肤湿冷等症状,我们还会说话吃力,语无伦次,或丢三落四。
焦虑的连锁反应/001
焦虑最终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生活,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各种担心害怕,因此他无暇顾及其他。
安全系统: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接触警报/001
安全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紧张的根源/001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自然才会做出如此安排。每个群体中固然需 要有探险者,但也需要有谨慎者.....
重置安全系统/001
在游戏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解除警报的角色,这个过程为现实带来了神奇的效果:他们内在的解除警报的能力也增强了。
紧张和焦虑,其实始终伴随着孩子/001
第 2 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 031
“忧天小鸡”的麻烦/002
孩子内在的“报警器”和忧天小鸡十分类似,它还无法分辨真实的危险和想象中的威胁。仅仅是头脑中的想象就会引爆紧张情绪......
共情: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002
共情,可以是认真而贴心的回应,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002
在大脑中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现在并没有危险,担心不过是被孩子的情绪传染了。
“第二只小鸡”的进阶学习/002
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上:“嗯,我也觉得不妙。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怎么样……”
恰到好处的劝慰/002
15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养育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的孩子/002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新版“忧天小鸡”/002
我还想告诉你:我真佩服你。你看,刚开始你那么害怕,可是你还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 3 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 057
关注身体的感受/003
一个可怕的念头就足以改变血液的供应走向,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负责对抗或逃跑的肌肉群, 结果手脚会因为血流减少而变凉。
重要工具: 恐惧测量计/003
父母常问:“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把内心感受准确地表述出来.......“测量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有效地讨论紧张、担心和害怕。
放松/003
有意识的甩手运动会给你带来放松的感觉。
呼吸:接受与改变的练习/003
让呼吸变得深一些、慢一些,或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接受和改变呼吸对我们的身体、情绪以及思考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体各处的紧张反应/003
胃痛和头痛是童年焦虑的常见症状.......有些孩子紧张起来的时候,说话声音会非常小,甚至根本说不出话来。
打闹游戏: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003
“抓不到我”是个有趣的打闹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还能帮你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在孩子屁股后面追赶他,眼看就要抓住他了,可还是让他逃掉了。
放下抵触,尽情放松/003
同孩子一起放松,可以有效地疏解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做还有个好处 — 你自己可能也需要放松。
平静的身体,平静的心/003
通过想象的温暖带给身体真正的温暖,能让你充分体验到“意识驾驭身体”的强大力量。
第 4 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 089
前进,还是后退?/004
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两种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荡秋千:从“剧烈”到“缓和”/004
先稍微感受一下恐惧,短暂的休息后,你就有能力去面对更多一点儿的恐惧。
临界点旁的陪伴/004
“我能感觉到你在发抖。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住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
“停走停”游戏/004
我足够缓慢地向她靠近,让她在临界点上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而恐惧感也始终在她的可控范围之内。
想象中的临界点/004
在想象世界中被重置的安全系统,将会在真实生活中焕然一新。
“我不想说这件事!”/004
紧张时我们需要把话说出来,但紧张又会阻拦我们开口。
“我想说说这件事”/004
他们滔滔不绝,却总是避开重点,在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绕圈,而不去真正面对恐惧。
少说,多玩/004
小男孩鲍里自从把自己想象成侦探之后,就发现了“焦虑”的诡计:“在我晚上就要睡着之前,‘焦虑’这家伙就偷偷溜进来,不让我睡觉。
安全感的内化/004
内在的安全感在被爱的感受中诞生,在温暖安宁的怀抱中生长,并在恐惧面前经历考验。
第 5 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 121
“斯波克医生”与“斯波克先生”/005
哪个斯波克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情绪的燃烧/005
火焰的比喻非常适合焦虑的孩子,因为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常常会觉得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欢迎所有的情绪/005
“感觉就像是打包出售的整件商品,你不可能从中挑走你想要的部分,并拒绝或回避那些令你痛苦的部分,除非你丧失了某些天性。”
焦虑和不受欢迎的情绪/006
如果我们拒绝自己的感受,那它们就会被堵在中途而进退两难。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紧张的时候,总是觉得胸部、腹部和喉咙“堵”得慌的原因。
呵欠连连— 用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006
对待情绪,不一定非要采取什么行动,只要直接去感受它,然后用眼泪、笑声、战栗或者呵欠,把它从身体里释放出去就可以。
情绪超载
孩子的情绪容易迅速飙升的原因,往往是他在之前没有察觉到情绪正在积累。
第 6 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 151
挑战焦虑性思维:必要准备
不要掉入争辩的陷阱,更不要试图赢得这场辩论,否则不管我们多么正确,最后的输家一定是我们。
挑战焦虑性思维:游戏
“来,我们跳个滑稽舞、唱首搞笑歌,把紧张通通赶跑吧!”
挑战焦虑性思维:当下
“我们来看看你的想法和眼前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不要把你眼中的当下强加给孩子,因为那样只会引发反感和抗拒。让孩子自己看清当下的事实。
挑战焦虑性思维:激活更多脑区
困在焦虑状态的孩子只有“紧张”这一条路径异常活跃,而所有其他的神经路径几乎都被抑制了。
挑战焦虑性思维:先欢迎,后扭转
起初他强迫自己不要去想可怕的东西,但那根本没有用。后来他发现,只要改装一下自己想象的东西,就会让原本可怕的画面变得不那么可怕。
第 7 章9 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 181
依恋与分离
每个孩子先天都带有一套本能的依恋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身边有人陪伴。
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的核心,往往是惧怕被批评、被忽视、被排斥或被嘲讽。
床下的怪物
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恐惧的根源,因此就选择了一些听起来很吓人的东西, 比如床下的怪物。
生活中的危险
从孩子手中接过警戒任务,让他知道你会很认真地守护他,这样他就可以从中解脱出来。
创伤性恐惧
“倾听,倾听,再倾听。我一遍又一遍地听她述说对那件事情的感受。”
刻板
尽可能让一切“松开”。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在地上滚作一团,怪声怪气地说话或者模仿动物叫,打扮得滑稽搞笑......
过度取悦他人
过度友善的人看上去似乎并不焦虑,或者他自认为并不焦虑— 只要他能让每一个人都开心。
生死大事
孩子会用他最熟悉的方式(游戏)去理解他最困惑的事情(如死亡与悲哀)。
烦恼汤
不要针对“烦恼汤”里每一种具体的原料与孩子发生争执。你永远说服不了他。
第 8 章 重拾快乐 —— 219
联结与信任
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内在声音”,也就是他看待自己的方式。
游戏与快乐
即便是最严肃的问题,也可能有充满笑声的解决方案。
为人父母,谁不担心
不妨试试那个老办法:先假装从容,或许最终会真的从容起来。
游戏力—应对孩子的焦虑和恐惧
一次只针对一个方面想办法,先让问题得到缓解,再找机会深入解决。
抗焦虑笔记本
有的孩子喜欢给它起个更个性化的名字,比如“压力粉碎机”。
十大原则
这些原则既有助于解决孩子的焦虑,也有助于减少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