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原则,叙述了西方经济思想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重商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以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贡献为依托,从逻辑上分析了西方经济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的演变。《西方经济思想史》还重点关注了古典经济学后期支持者及批判者对于其思想的丰富、拓展和深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瑞典学派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的内涵和价值。《西方经济思想史》适合经济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
第1章 导言
1.1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其人文历史属性
1.2 西方经济学及其思想的历史演变
1.3 西方经济学及其思想的历史演变中的基本范式及其互补性
1.4 经济思想史的相关学科
1.5 学习经济思想史的价值和意义
第2章 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
2.1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2.2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第3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和神学家的经济思想
3.1 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发展脉络
3.2 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3.3 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阿奎那
第4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4.1 重商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基本思想脉络
4.2 早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4.3 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4.4 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比较
第5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5.1 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发展脉络
5.2 魁奈的经济思想
5.3 作为重农学派发展者的杜尔阁的经济思想
5.4 重农学派与中国经济思想的关系
第6章 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6.1 古典经济学概述
6.2 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
6.3 伯纳德·曼德维尔的经济思想
6.4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
6.5 大卫-休谟的经济思想
6.6 理查德·坎蒂隆的经济思想
6.7 古典经济学的其他先驱者
第7章 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7.1 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与研究方法
7.2 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自由主义
7.3 分工、货币和价值理论
7.4 分配理论
7.5 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7.6 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
7.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
第8章 古典经济学的成熟:李嘉图与萨伊
8.1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8.2 萨伊的经济学说
第9章 古典经济学的深化与完善
9.1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9.2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9.3 巴斯夏的经济思想
第10章 约翰-穆勒的综合
10.1 时代、生平和著作
10.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0.3 穆勒的研究方法
10.4 穆勒的生产理论
10.5 穆勒的分配理论
10.6 穆勒的交换理论
10.7 动态理论和社会改良理论
第11章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和新动向
11.1 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1.2 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12章 古典经济学后期的经济思想及其反对者
12.1 古典经济学后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基本思想
12.2 古典经济学支持者的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
12.3 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的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
第13章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3.1 小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
13.2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
13.3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第14章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
14.1 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
14.2 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李斯特
14.3 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罗雪尔
14.4 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施莫勒
第15章 边际主义的兴起及其先驱
15.1 边际主义兴起的背景
15.2 边际主义的先驱
15.3 边际主义的特点及影响
第16章 边际革命与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16.1 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16.2 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
16.3 瓦尔拉斯、帕累托与洛桑学派
16.4 克拉克与美国学派
第17章 马歇尔与现代经济学的创建
17.1 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基本经济思想
17.2 需求理论
17.3 供给理论
17.4 均衡价格论
17.5 收入分配理论
17.6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发展
17.7 新古典厂商理论的挑战与修正
第18章 瑞典学派的奠基人:维克塞尔
18.1 维克塞尔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基本思想
18.2 维克塞尔的生平及著作
18.3 维克塞尔的一般经济理论
18.4 维克塞尔的货币利息理论和累计过程理论
18.5 维克塞尔的经济政策主张
18.6 维克塞尔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凯恩斯的影响
第19章 美国制度学派
19.1 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的思想发展脉络
19.2 第一代代表人物凡勃伦及其经济思想
19.3 第一代代表人物康芒斯及其经济思想
19.4 第二代代表人物密契尔及其经济思想
19.5 第三代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及其经济思想
第20章 凯恩斯与当代经济学的创建
20.1 凯恩斯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基本思想
20.2 凯恩斯的生平及著作
20.3 《通论》的基本架构
20.4 凯恩斯的基本假设与理论
20.5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20.6 凯恩斯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后记
4.1.1.2 对货币的需要
商品经济大发展,需要更多货币投入流通。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生产和商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促进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双重发展。大多数的封建主也加入到商品交换中来,这样就增加了封建主对于货币的需求,并由此产生了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了交纳赋税,出卖自己的商品换回货币的行为。这样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思想的研究开始进入到流通领域。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大发展,引起了对货币需求的大幅增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发现通往印度的航线,1519~1.5 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的航行和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增强了资产阶级对货币的强烈欲望,他们不远万里掠夺、屠杀、抢占殖民地。这些暴力行为为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货币,促进了西欧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极大地加强了资本原始积累。
在商业资本增加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加强了对大量货币的需求。商业资本需要强大的国家政权来支持,而国家政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货币来维持。对于封建专制的国家来说,需要大量货币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包括军队的费用、宫廷生活的开支以及对外扩张时的各项花费。因此商业资本在经济上为民族国家服务,民族国家则运用各种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商业资本,促进商品贸易,增加货币的持有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的地位,为商业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1.2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思想,在西欧各国都出现过。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了获得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改变了之前许多思想家将粮食、衣服等看做是财富的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商主义学者从西欧各国现实出发,研究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了重视商业、重视货币等经济观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学者在阐述对于某项政策问题的看法时的一些观点。虽然当时西欧各国的经济现状并不相同,具体的观点和看法也存在差异,但其基本思想总体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