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文选(全本)“雨巷诗人”戴望舒融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象征主义于一炉;以独特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定 价:18 元
- 作者:戴望舒 著
- 出版时间:2014/8/1
- ISBN:9787540236038
-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66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32开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
戴望舒的诗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戴望舒的诗歌,上承中国古典文学之光泽,旁采法国象征诗派之芬芳,开启了现代派的诗风
◆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物等
◆戴望舒以一首优美动听的《雨巷》开启了读者心中无法撼动的“丁香”情结,获得“雨巷诗人”的雅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就像一个标志,与一个诗意的名字划上了等号——戴望舒。因这首弥漫着淡淡优雅和忧郁情愫的诗,戴望舒赢得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称谓——“雨巷诗人”。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七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受到“关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弥漫交织,后以幽怨彷徨的情诗形式呈现出来。
戴望舒一九○五年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一九二五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并于一九二六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戴望舒生前自编过四本诗集。一九二九年四月,戴望舒出版了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是他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望舒草》是戴望舒自编的第二本诗集,于一九三二年赴法留学时在法国编订。《望舒草》在戴望舒的诗作中具有代表性,显示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特征,以独特的抒情诗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的新诗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望舒诗稿》是戴望舒的第三本诗集,于一九三七年一月出版,收入了《我底记忆》与《望舒草》两集的全部作品和新作《古神祠前》、《见毋忘我花》、《微笑》、《霜花》四首。后一本诗集《灾难的岁月》收入的是戴望舒一九三四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五月抗战胜利前夕的诗作。这些后期诗作显示了他诗风的又一嬗变。
在戴望舒短暂的一生中,他不仅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巨大的诗歌,翻译了大量外国诗歌和小说;同时他还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散文。这些散文不仅有非常个人化的生活感悟式的散文,还有留法期间的所见所闻、西班牙旅行记、外国作家评传及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论文。在这些散文中尤其以《山居杂缀》、《我的旅伴》、《鲍尔陀一日》、《在一个边境的站上》、《西班牙的铁路》等为精美,也使读者看到戴望舒创作的另一种景致。
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创作,他接通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使中国新诗真正走上了“现代性”寻求的道路。尽管戴望舒的诗名掩盖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的名气,但他在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谈天说地、引经据典、清新隽永的风格使我们看到了他与诗歌创作截然不同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望舒”的名字取自《离骚》。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本书囊括了戴望舒代表性的诗歌、散文、译诗,读者可从中比较全面地领略这位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代表的文学光华。
戴望舒(1905.3.5-1950.2.28) 原名戴朝寀,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祖籍南京,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序
诗歌
我底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灾难的岁月
集外拾佚
望舒译诗
散文
夜莺
山居杂缀
我的旅伴
鲍尔陀一日
在一个边境的站上
西班牙的铁路
再生的波兰
都德的一个故居
记马德里的书市
巴黎的书摊
香港的旧书市
记诗人许拜维艾尔
梅里美小传
悼杜莱塞
望舒诗论
谈林庚的诗见和“四行诗”
诗论零札
唐诗研究(节选)
《爱经》译本序
《紫恋》译后记
《星座》创刊小言
跋《山城雨景》
十年前的《星岛》和《星座》
我的辩白
致杨静信二则
航海日记
林泉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