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理论(第五版)》将审美问题放在人文价值科学的层面上进行探讨,试图以西方学说为参照坐标,从中国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创构出具有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审美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了吸收和同化。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体现了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的统一,思辩与实证的统一。书中阐发了儒、道、释相关思想的积极因素,以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贯通自然与社会,特别强调了物态人情化、人情物态化的思维方式。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审美活动、审美对象、审美关系、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风格及审美化育等方面,其中以审美活动为基础,审美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将意象问题提到了核心地位。在自然对象问题上,本书借鉴、阐发了比德、畅神等方面的思想;在人生问题上,本书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在艺术问题上,特别突显了艺术的感性价值。在审美风格问题上,重视了壮美与优美、自然与雕饰和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对举统一,并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探讨了丑的问题。在审美心态问题上,本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身心基础和体悟方式的思想,并且将审美活动视为对人所作的一种特殊的感化方式,也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提升人生境界的基本途径。
本书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建构中国特色审美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1997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初版,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作了增补。
2013年和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两次出版,但这两版除了意象部分删减了一点内容,重写更换了悲剧性一节外,其余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动。这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版是第五版。
美学学科从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两卷本的sthetik开始确立,而此前的审美思想史是一种学科前史,有许多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直以来受到美学史家和美学家们高度重视。从120多年前开始,随着中国门户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王国维、朱光潜等人把美学教材和专著通过翻译、编译和研究的方式引进到中国来,中国现代学者开始参证中国古代的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理解和接受西方美学思想。同时,美学学科的引进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宗白华、邓以蛰、马采等人,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其中宗白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准备中国美学史撰写的预备论文,1979年以后李泽厚、刘纲纪、叶朗等人中国美学史著作的撰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端倪。因此,在中国现代美学一百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风雨历程中,研究和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是前辈学人艰苦努力的方向。
中国古人在他们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文献。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资源包含着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审美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中既有与西方美学思想英雄所见略同、相互印证的地方,更有中国古人的独特发现和精湛思想,它们对于世界美学的发展弥足珍贵。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影响中国古人千百年来的审美实践,彰显了美学人文价值学科的特征。中国古人把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传统,尤其是那种将人情物态化、物态人情化的思维方式,那种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超感性的体悟,以及生命意识与和谐观念等,彰显了民族审美风格的特色,值得我们加以整理和总结。
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进行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建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虔诚之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肩负起传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责任,有勇气、有担当,甘于奉献,真正把中国历代的美学精华呈现给国际美学界,使中国美学成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学者返本求源,开拓创新,而且还可以向国际美学界展现一种与西方美学思想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资源,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我们继承和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对于推进世界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和我的第一本著作《中国艺术哲学》类似,借鉴西方现代美学方法,从当代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尝试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有着自身的潜在体系,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西方后结构主义美学鉴于僵化的体系对于创新生成的约束,主张解构逻格斯中心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来说,则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呈现,才便于当代美学界的接受和发展。
书中以审美关系为出发点,以审美意识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主体,以审美意象为核心,以审美教育为旨归。我力图通过阐释和理论建构,适应当代美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彰显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和独特思想,使中国美学思想资源与西方美学可对话、可交流,便于被当代中西方美学界所共同接受。当然,我所做的工作还是初步的,其中的很多尝试可能只能提供教训。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继续耕耘,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贡献充分揭示出来,使它们在当下获得接受和阐释。
作者
2022年11月22日于沪上心远楼
001第五版 前言
001绪论
002第一节 审美理论概说
014第二节 审美理论的学科性质
023第三节 审美理论的研究内容
028第四节 审美理论的研究方法
035第一章 审美活动
037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起源
050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本质
061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心理状态
074第四节 审美活动的特征
085第二章 审美对象
087第一节 自然
098第二节 人生
111第三节 艺术
123第三章 审美关系
126第一节 审美关系的本质
133第二节 审美关系中的对象特征
139第三节 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地位
150第四节 审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157第四章 审美特征
159第一节 思维方式
172第二节 天人合一
186第三节 人为中心
196第四节 和谐原则
213第五章 审美意识
215第一节 审美意识的生成
231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特征
238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变迁
253第六章 审美意象论
255第一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内涵
267第二节 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
279第三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84第四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299第七章 审美风格
301第一节 壮美与优美
311第二节 自然与雕饰
331第三节 悲剧性与喜剧性
365第四节 丑
373第八章 审美化育
375第一节 中国美育的源流
392第二节 美育的基本特点
400第三节 美育的基本功能
413结语
417参考文献
425索引
461第一版后记
463第二版后记
465第三版后记
467第四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