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关系史的研究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考察,解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故教”一词的确切含义,并以此为导向探讨了中国政教关系的实质。作者通过对中西政教关系的广泛比较,厘清了政治内部的三重结构,即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宗教分别作用于政治的这三重结构,就产生了神权政治、国教统治、以教辅政、世俗政治等政教关系的四种形态。作者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教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并不仅具有辅助统治的作用,而且还有和谐社会、安定人心、缓和矛盾、救济民生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对宗教这种几乎与文类文明历史伴随始终的文化体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对于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历史,对予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界定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热点和冲突,都具有极为重要并极为迫切的理论意义。特别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古代政府的宗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的宗教管理部门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张践,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专任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宗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或合著:《中国宗教通史》(上下卷,2000年1月。该书2002年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2004年9月,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第一批入选项目,获第五届吴玉章科研成果奖)、《民族宗教的社会理论考察》、《中国春秋战国宗教史》、《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中国民国宗教史》、《中国佛教》、《世界中世纪宗教史》、《国学三百题》、《德性与功夫——中国人的修养观》等10余本,发表了《儒教与中国政治》、《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儒家的“德治”与“礼治”》、《民族宗教政策与国家统一》、《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论改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等论文百余篇。
上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原始宗教与原始政治——对公共权力既保护又限制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的政教关系——中国的神权政治时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教关系——从“神治”走向“人治”
第五章 秦汉三国的政教关系——儒教地位的确立和佛、道教的生成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上)
下卷
第七章 隋唐五代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中突与融合(下)
第八章 宋元时代的政教关系——三教合一与民族宗教问题的凸显
第九章 明至清中期的政教关系——对宗教的过度管理与宗教的民间化
第十章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与经验教训
后记
到了颛顼帝的时代,“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絮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史记·五帝本纪》)按照《索隐》作者的说法,颛顼帝依照天地运行的规则进行统治,以鬼神的精神制定人间制度,以四时五行之气的变化教化民众,以虔诚的祭祀表达自己的诚信。这里面明显地具有汉代人想象的成分,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不会有如此复杂的道德意识和治国方法。但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原始宗教是社会唯一意识形态的时候,用各种宗教观念教化民众,以宗教仪式维系人心,这是多么合情合理。
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分类方法,“三皇五帝”属于原始社会,他们都是具有强大巫术的部落领袖,那么夏后启无疑就是最典型的由巫师转化为帝王的第一人。《山海经·海外西经》、《楚辞·离骚》、古本《竹书纪年》等均说,夏后启是上帝的嘉宾,从上帝那里得到了“九歌”、“九辩”。张光直先生认为:“夏后启无疑为巫,且善歌舞。”(《中国青铜时代》第二集,第64页)他一定是从既是巫师又是部落联盟首领的父亲——禹那里得到了各种巫术。《史记·夏本纪》索隐说:“今巫犹称‘禹步’。”陈梦家先生据此判断:“禹步”即“巫步”。(《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巫术成为这些宗教领袖超越一般民众,得到支持、积聚财富、转化为帝王的资本。
原始社会里的氏族首领,不同于阶级社会中的帝王,他们没有国家机器作为统治的工具,也没有军队为自己提供保护,所以原始宗教就成了保护他们的屏障。不过,关于中国原始时代的记忆,都经过了文明时代的整理,难免涂上浓重的阶级社会的痕迹。但透过这层历史的锈蚀,我们仍可看到某些原始社会政治生活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