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五世纪罗马帝国北非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波折为背景,解读奥古斯丁为了回应卡拉马暴乱、罗马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而撰写的多种政治著作,最终以《上帝之城》为核心文本,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和政治问题,展现他对此而提出的政治哲学思想。
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
本书对话写于公元前424年代立昂战役以后的某个时间。谈话的目标是确定战争美德的具体内容,比如勇气、勇敢和勇猛。对话的主要部分是由苏格拉底与两位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德高望重的将军进行讨论。他们分别是尼基阿斯和吕西马科斯。随着对话深入,他们从探索勇士的品质,进展到勇敢的品性如何培养,以及在教育中如何选择老师,如果老师本身
本书对话的场景置于公元前431年后不久,亦即柏拉图出生之前,这篇对话的目标是获得“自制”的定义。自制,也有译者将这个希腊词译为“明智”或“节制”,作为古希腊一种重要的德性,从荷马到亚里士多德,都有对它的探讨,柏拉图对话中亦随处可见相关辩驳,但唯有《卡尔米德斯》专门讨论了这种德性,并先后提出了多个定义,穷尽了这一德性的内
本书对话讨论的主题是“友谊”。友谊在雅典人的生活,乃至一般希腊人的世界中,起着纽带作用。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是一名“长者”,面对那些有前途的年轻人,指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在社会中表现自己。他实际上试图解开一个奥秘,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使两个人产生紧密的联系,并足以发展出忠诚无私的爱。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墨涅克塞诺斯和吕西斯展开了五
本书收录了十篇文章,包括:《关于希腊悲剧的两个公开演讲》《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悲剧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与希腊悲剧》《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等。
当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将心灵安置在自然世界之中,如何理解意识和大脑、行为、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识问题。物理主义作为一支研究意识问题的重要的哲学流派,其从意识、因果到伦理、规范,都为意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因此约翰·塞尔(JohnSearle)认为“物理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观”。 在本书
1686年冬季的一天,莱布尼茨开始与阿尔诺通信,“讨论恩典、上帝对万物的协助、奇迹的本性、罪的原因和恶的本源、灵魂不朽、观念”等等。在他们的通信中,有28封实际上寄出的信件,有9封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的信件,总共37封。其中有些是莱布尼茨或阿尔诺的手稿,或他们的中间人恩斯特的手稿;有些是草稿和副本。前者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
本书是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邀请国内知名古希腊学者与学生一起研读古希腊经典《理想国》的成果,共包括演讲稿二十篇,分为六编,分别为:“文本与进路”“灵魂与城邦”“哲人王与政治治理”“自然、存在与理念”“柏拉图论艺术与诗歌”“经典与诠释”。演讲者中,既有全国闻名的学界前辈,也有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领军人物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辑,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学术评论、学术综述和专业书评。论文以中文论文为主,也兼收海外华人学者和外籍学者的英文论文。刊物将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评审流程(同行评审)和编辑出版等方面严格遵循国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