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以人的成长阶段(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为序,将不同的家训与阶段相对应,使家训的内容贯穿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作者会以名人家训入手来讲解,同时穿插以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
·
《孝经》是儒家典籍中*早以“经”命名的书,西汉时期汉文帝设立《孝经》博士,《孝经》列为国子必读之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强调“以孝治天下”,在今天,不论是企业高级管理者,还是对国学经典感兴趣的普通人,皆应先“修身”而后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道离我们有多远:〈孝经〉与
本书展现了20位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的珍贵家书,以及以家书为线索对其后人所进行的专访。其中,包括方志敏之女方梅,夏明翰独女夏芸,左权独女左太北,何叔衡的第二代后人、第三代后人,陈潭秋次子陈志远,刘志丹之女刘力贞,冼星海独女冼妮娜,毛泽民外孙曹耘山,赵一曼孙女陈红,“双枪老太婆”贾春英孙子潘平,“独臂将军”贺炳炎长子贺
中国孝文化教育研究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优秀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孝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被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它主张珍
本书从历史演变、文体书写、文化功能、教化思想和文学价值等五个方面对江南望族家训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和研究;重点探讨了江南家训对江南望族的依附生成和发展演变,以及江南家训在立人教育、理家教育和女性教育等育人传家方面的重要文化作用;既分析了江南望族家训与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共性,又研究了江南家训文化的地域特性,首次从江南地域
本书是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下,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东四街道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在东四地区开展家训堂课题研究,以总结东四街道持续了10年之久的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活动的经验和特点。《家训》分为修身、齐家两大板块,修身分为崇德、立志、勉学、诚实、律己、宽容、守信、知足八个主题,齐家分为持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