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实验实训教程/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包括水力侵蚀区的室内侵蚀指标的测定、室内模拟侵蚀试验情景分析、野外模拟侵蚀试验情景分析、野外侵蚀定位观测试验四部分内容。
《中国土系志·湖北卷》在对湖北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鉴定和划分。本书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湖北省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分
《农业应用化学》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内容解构、整合、重组、序化,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全书以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技术、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常用的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五大项目为导向,以十三个任务中的二十八个工作
《平衡施肥新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教材》的编写立足于各地种植业的发展,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新型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作物平衡施肥新技术为出发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员的操作技能,针对土壤利用改良、作物平衡施肥、土样分析测定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农业生产中容易出现的实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原理和技术
《墒情诊断理论、方法及其验证》分6章,其中第一章简介了常用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和墒情诊断模型以及我国目前墒情监测现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6个独立的墒情诊断模型和将6个独立模型综合起来应用的墒情诊断综合模型,第三章以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4年的墒情监测数据对所有模型进行了验证,第四章对所有模型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第五
将节水灌溉技术与水盐调控模式及作物生长有机结合是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条件下旱区土壤水盐运移基本特征,数学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典型作物耐盐特征,潜水蒸发与土壤盐分累积关系,微咸水和淡水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征和土壤水盐调控措施效果,微咸水和淡水地面灌溉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与典型作物和牧草生
《中国化肥利用效率(肥耗)评价报告(2000-2015年)》以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化肥使用效率评价的基本单元,编制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化肥使用效率的总体状况、年际变化与地区间差异的评估报告,力求建立一组科学、可操作且可比的评价指标,能够实现对农业化肥使用效率的横向在相同年份不同种作物之间比较和纵向在不同年份的相同作物之间比较,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资源详查、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等现有成果,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用GPS、GIS、RS、计算机和数学模型集成新技术,历时三年多的时间认真地完成了。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建立了规范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管
本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种田农民的代际更替与农村信息环境建设”重大项目,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00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全面、客观、准确的调查了解我国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建设、农民信息需求与信息素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民在信息使用方面存在的代际差异等,并就如何加强农村种田信息化环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