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边境9省(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以及对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等4省(区)共23个边境县的实地调研,剖析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及教育政策规划的做法与经验,并以教育政策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从生态环境生态链生态机制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研究的理论分析工具,并提出了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逻辑思路与实践路径。
序
教育政策是教育管理较为常用的手段,相比较教育法律而言,教育政策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方式更为灵活,修改与废止更为容易。正是教育政策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教育政策成为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管理手段,广泛用于教育权责分配,教育活动各种主体关系调整、行为规范等方面。可以说,教育政策是理顺教育发展各种关系、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手段,其意义和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也正是由于教育政策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教育政策可以规划吗?事实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就是典型的教育政策规划。有了规划,教育政策的协调性、系统性就有了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发展无序、好高骛远、政策不切实际、政策打架、政策零散等问题。教育政策规划是政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规划意识是决策者基本的素养,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治国必先治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总体国家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国边境线较长,边疆地域辽阔,陆路边境地区涉及9个省(区)136个县(市)。我国边境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且资源、能源储备充足,民族文化多样性凸显。毋庸置疑,边境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维护边境地区的团结稳定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边境地区治理必须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下,正视边境地区自身的特点与实际问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找到边境地区正确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在我国教育事业体系中,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由于边境地区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其义务教育发展也相应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发展要求。在教育强国的格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边境地区教育,边境地区应确立怎样的教育结构体系、应构建怎样的教育政策体系,这是一个值得......
李芳,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与教育政策学、民族教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国家民委项目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在《中国教育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章一带一路建设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理念与教育行动
二边境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与挑战
三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反差
四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第二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文本和过程分析
一主要教育政策规划文本的内容与特点
二教育政策规划过程的经验与局限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规划满意度及诉求
四教育政策规划的思路和突破
第三章教育政策规划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政策规划的生态学分析
三分析框架的构建
四分析框架的应用
第四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的时空环境回应
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二适应主体功能区定位与发展
三服务教育治理
第五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系统协作式政策规划模式的主要理念
一规划视角:由战术向战略的转变
二规划作用:由管理规制向治理服务转变
三规划过程:由单向响应向双向对话转变
第六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的重点环节与思路
一政策问题确定的思维模式与层次结构
二政策目标的维度与体系
三教育政策规划主体及其权责分配
四政策议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第七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的政策方案设计
一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制度框架
二完善边境地区立德树人多元评价机制
三健全边境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
四加强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政策保障机制
五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十四五期间边境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规划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教育政策规划的辩证法
二教育政策规划本土经验的总结
三教育政策规划制度空间的重构
四区域教育发展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附录
资料搜集的框架
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访谈
教师和家长访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