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分为对日教育考察之研究、留日学生之研究、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之研究三篇,主要内容包括:对日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湖南提学使吴庆坻的日本教育考察等。
在清末,中国通过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等多种途径,向古来之“弟子”、甲午之劲敌学习,希望实现富国强兵之目的。可以说,在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程中,日本起到了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在注重挖掘和利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考证和论述、宏观和微观相兼顾的方式,着重对清末中国人的对日教育考察、留日学生、日本人的对华教育认识等中日教育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吕顺长,1962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市。1995年7月获杭州大学“专门史”专业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3月获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现任日本四天王寺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日关系史、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清末浙江与日本》、《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记集成·教育考察记》(编著)等。
绪论
上篇 对日教育考察之研究
第一章 对日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第一节 甲午战前的对日教育考察
第二节 甲午战后对日教育考察者主要类型
第三节 甲午战后对日教育考察主要考察记
第四节 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第二章 湖南提学使吴庆坻的日本教育考察
第一节吴庆坻履历及其日本教育考察的派遣经过
第二节《日本东京各学校参观笔记》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 吴庆坻日本考察期间的家书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章 张大镛及程恩培的日本教育考察
第一节 张大镛及其《东瀛各校纪略》和《日本武学兵队纪略》
第二节 程恩培的日本之行
第三节 对日考察与浙江学堂的兴办
第四章 罗振玉对日教育的考察及其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引进
第一节 罗振玉早年在上海的活动
第二节 对日教育考察与《扶桑两月记》
第三节 《教育世界》的创办
第四节 《教育世界》对日本近代教育的介绍
第五节 《教育世界》日文翻译之特色
第六节 罗振玉的学校教育实践
第五章 赴日考察官绅之日本访书
第一节 清代日籍西渐的主要载体
第二节 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记录
第三节 清末赴日考察官绅日本访书之特点
中篇 留日学生之研究
第六章 留日学生监督处《官报》及其史料价值
第一节 清末留日学生监督处成立经过
第二节《官报》体例及刊行经过
第三节 《官报》的收藏及利用状况
第四节 《官报》的史料价值
第七章 从《官报》看“五校特约”留学计划的成立过程及其实施状况
第一节 “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形成过程及内容
第三节 “五校特约”留学计划的实施状况
第四节 “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对浙江省的影响
第八章 浙江早期留日学生
第一节 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官费留日学生
第二节 1898年的浙江留日学生
第三节 浙江早期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
第四节 浙江早期留日学生监督孙淦事迹
第九章 浙江留日学生的人数及其构成
第一节 浙江留日学生人数
第二节 浙江留日学生的生源组成和地区分布
第三节 浙江留日学生的学校和专业分布
第十章 浙江留日学生与教育事业
第一节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第二节 浙江官立法政学堂及浙江私立法政学堂
第三节 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第四节 其他学校
第五节 教育行政岗位上的浙江留日学生
第十一章 浙江籍留日学生俞大纯的出身及归国后的活动
第一节 俞大纯出身考略
第二节 留学海外及参与革命活动
第三节 东北实地调查
第四节 晚年的活动及遇刺身亡
第十二章 关于留日学生的“反日”和“亲日”
第一节 “反日”的缘由
第二节 “文化亲日”与“政治亲日”
第三节 “政治亲日”的原因
第四节 《王克敏等人简历》中所见的华北伪政府中的留日学生
下篇 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之研究
第十三章 高田早苗的中国教育考察及其中国教育认识
第一节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开设和高田的中国教育考察
第二节 高田早苗早期有关中国的论说
第三节 高田早苗所见的中国教育现状
第四节 高田早苗的“共同利益论”及其本质
第十四章 明治末期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第一节 “血与泪之结晶”
第二节 “共同利益之所在”
第三节 “培植势力之长计”
第四节 “豚尾奴”与“佳宾珍客”
第十五章 从“人类馆”事件看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第一节 大阪博览会与“人类馆”事件
第二节 “人类馆”中国人被展出事件
第三节 “人类馆”台湾女子被展出事件
第四节 “人类馆”事件所反映出的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第十六章 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国民性
第一节 高濑敏德等人的中国旅行及相关著述
第二节 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国民性
第三节 日本人议论中国国民性之背景
第四节 中日两国对中国国民性议论之比较
征引、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