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书是首部通史式的“岭南禅宗史”,它从地方史和禅宗史的叠合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岭南禅宗的产生、传播、发展、演变的历史,重点考察了岭南佛教史与禅宗史、禅宗与禅学的关系、禅僧的活动、唐五代和明末清初两个高潮时期等。就作为历史运动的禅宗而言,可说高僧大德是主体,思想是灵魂,著述是载体,寺庙是道场,环境是助力,本书对这些环节
系列介绍: 宗教学关键词系列旨在通过对宗教学理论基本范畴的辨析,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石。系列中每册介绍一个理论范畴,具体包括此范畴的基本内容、起源、发展历程,相关的代表人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学科分支和研究现状,包括未来的研究拓展方向等,并附有与此范畴相关的重要的中外参考文献。 本系列第一辑共
本套书共四册,包括:张中三书、天方正学、刘介外书、经学系传谱。
佛教密宗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印度正式传入中国,因玄宗到德宗皇帝的尊崇,迅速达到全盛阶段,并由日僧空海传至日本,称作东密,成为日本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中土密宗经唐武宗灭佛后,逐渐衰落乃至不传,近代乃由日本回传中国。本书稿为唐代密宗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一行、不空与惠果的个人年谱和传记的合编。年谱部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本书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品鉴定中心审读,审读文号:新宣审函〔2024〕196号,入选新疆文库图书。《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外三种)》包含《高僧传》《释迦方志》《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四本佛教典籍。分别由释慧皎、道宣、慧立、彦悰、义净等僧人撰写,记录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包括玄奘在内的诸多僧
《一切经典籍丛刊:摩利支天诸经合集》是一部古籍整理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诵读著作。本书稿内容全文为原文,由《佛说摩利支天经》《摩利支天一印法》等汇编而成,是摩利支系列诸经总称,不仅囊括了经典精华内容,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具有出版价值和史料价值。常诵读此书,利于大众修心养性,可通过对自我内心意识活动的剖
本书是一部宗教哲学类专著,研究对象是20世纪波兰犹太裔哲学家亚伯拉罕·约书亚·海舍尔(1907-1972)。全书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海舍尔哲学总的思想背景、发展线索,阐释并分析了海舍尔哲学任务和哲学方法论。第二章阐释并分析“不可言说者”这一理解宗教意识的维度。第三章研究希伯来《圣经》传统的基本思维模式。第四章对《圣经》传
《入行论》是古印度经典名著,作者为公元8世纪初印度那烂陀寺著名学者、中观派晚期思想家寂天。作品主要论述了修习菩萨行的方法。修习菩萨行既要从思想上明白为何修、如何修,还要身体力行、不畏艰难、任劳任怨,作者进行了详细论述,可以说《入行论》是论述人类道德品行方面的世界性名著。《入行论》藏译本由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印度
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宁波在唐代称为明州,南宋后改称庆元府,是唐宋明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的重地,同时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佛教圣地。佛舍利信仰中心的阿育王寺,观音信仰的圣地普陀山以及禅宗五山之一的天童寺与日本的佛教寺院有着渊源关系,因此宁波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在日本具有深厚影响。2009年奈良国立博物馆以中国佛教文化圣地这一视